星期四, 7月 31, 2008

食品添加物 頭號過敏原

五顏六色的漂亮糖果、味道鮮美的湯頭,可能暗藏過敏的危機!
為了讓加工食品更好看、更好吃,往往在其中增添食品添加物,根據檢驗發現,國人對食用藍色一號反應最劇,味精名列第二。

一家國內醫學實驗室針對103名懷疑有過敏體質者,進行採血檢測是否對食品添加物有慢性過敏反應,檢測物質包括大麥麥芽、咖啡因、味精、阿斯巴甜、苯甲酸鈉、糖精鈉、亞硝酸鈉、蔗糖素、食用色素等經衛生署核准,可以合法添加的添加物。
結果發現,這些體質過敏者,對食品添加物也有明顯的過敏反應,過敏物質依序是,食用藍色一號、味精、大麥麥芽、黃色四號、蔗糖素。

藍色一號→除了吃的 用的也有

瀚仕功能醫學研究所實驗室副總許冠宗指出,檢驗的103名過敏體質民眾,有74人出現對藍色一號過敏反應。藍色一號是一種食用色素,具有色澤鮮豔、著色力強、穩定性好、無臭無味的特性,很容易溶解和調色,而且成本低廉,廣泛運用在糖果、飲料、化妝品、洗髮精、漱口水等。

許多人有味精過敏的經驗,此次檢驗,味精過敏排第二名,有64人對味精過敏。
很多人外食後,感覺口乾舌燥、頭痛、心悸,就是因為食物中放入大把味精調味,也因此味精過敏又稱為「中國餐館症候群」。
許冠宗說,味精就是麩胺酸鈉,是神經系統傳導物質,短時間吃入大量味精,可能引起神經功能異常,很多人吃味精之後,會出現頭痛、胸悶、嘔吐、心悸、臉潮紅、腹痛,甚至是氣喘加重的現象。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有不同看法,他說,味精成分單純,就是食物中的一種麩胺酸鈉,本來就是人體的必須胺基酸,不必過於恐懼,少吃即可。

味精過敏→缺維生素B群的最明顯

林杰樑說,味精中也有鈉鹽成分,口乾可能與鹽有關。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B群缺乏者較容易出現中國餐館症候群,這些人代謝麩胺酸鈉的速度可能較慢。

其他引起過敏的食品添加物還有用來製作啤酒、麥茶、麥芽飲料的大麥麥芽;常用於早餐榖片、糖果、烘培食品的食用黃色5號;零熱量的甜味劑蔗糖素。

天天滷味配飲料 少女險罹糖尿病

天天滷味配飲料 少女險罹糖尿病

夏天到了,愛喝飲料的人注意了!南投市一名劉姓高中女生,暑假在家天天吃滷味配飲料,體重上升,身體不適,到署立南投醫院求診。詹德欽醫師發現,她體內出現胰島素阻抗現象,造成血糖過高;詹醫師除給藥治療,還會同營養師協助調節飲食,設法控制體重。

詹德欽說,女學生前來看診時表示,自己體重大幅增加,最近一個月,已胖了5公斤,又常感到倦怠,懷疑是肝出問題。經過抽血檢查,發現女學生的血糖偏高,且在體內出現胰島素阻抗的現象;若再不及時投藥治療,和糖尿病有關症狀都可能出現。

這名女學生的生活習慣,經常買一盤滷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過滷味後再配飲料,致吃下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詹德欽除了開給控制血糖、調節新陳代謝用藥外,另請醫院的營養師蔡秀雯協助,替女學生調節飲食。

蔡秀雯建議女學生,把每天吃滷味的習慣,改為2天吃一次,購買滷味時,不要再澆上滷汁,因滷汁的鹽分和油分都比較高,能不吃就盡量避免食用,吃滷味時多配青菜,也可以增加膳食纖維。

蔡秀雯說,女學生每天至少喝2瓶飲料,一般含糖的飲料,100西西約含15公克的糖分,等於一個蘋果的熱量,一天喝上700西西的飲料,等於吃了7個蘋果,身體很容易發胖。
蔡秀雯建議,改買無糖或半糖的飲料,或買愛玉或仙草回來,自行以代糖調味,減少糖分的吸收。

詹德欽醫師說,有不少青少年,常拿飲料來解渴,卻不喝白開水,不論是珍珠奶茶或加味茶,幾乎都是糖水,若一天喝下700西西的飲料,一個夏天4個月,幾乎要喝下100公升的糖水,即使活動量再大,身體還是受不了。
他說,少喝飲料,是夏天保健的第一步。

星期二, 7月 29, 2008

蘋果腰vs.水蛇腰 心血管疾病機率高3.25倍

蘋果腰vs.水蛇腰 心血管疾病機率高3.25倍

腰圍大小和健康息息相關!根據研究發現,成年人的腰臀比,也就是腰圍除以臀圍,假如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那麼你的腰就屬於「蘋果腰」,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水蛇腰高出3倍之多,相當危險!

肚皮舞者擺動舞姿,曼妙的身材是標準的水蛇腰代表,水蛇腰不但性感,而且這樣的腰圍也比較健康。

可別以為圓滾滾的身材看起來卡哇依,醫生說屁股大還沒關係,可是假如你腰圍大,身型看起來像蘋果,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將是水蛇腰的3.25倍。

三軍總醫院教授祝年豐表示,屁股大一般人覺得會生小孩,其實還有個好處就是罹患疾病機率低,可是假如是腰圍大,腹部脂肪多對內臟反而不好。有醫生就舉例,像是腰圍35吋的藝人鍾欣凌就是蘋果腰的代表。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期刊」指出,成年人的腰臀比和健康息息相關,所謂的腰臀比就是將腰圍除以臀圍,男性要小於0.9,女性要小於0.85才是正常
假如一名成年女性腰圍90公分除以臀圍100公分,結果算出來是0.9,那麼她就是蘋果腰,就屬於危險族群了。

如何遠離蘋果腰?三軍總醫院教授祝年豐指出,少吃多動絕對是瘦腰的不二法則,因為運動能減小腰圍,仰臥起坐更是相當不錯的運動方式。

星期四, 7月 24, 2008

吃冰傷身

炎炎夏日,不少人愛吃上一碗剉冰,感覺清涼又退火。
中醫師表示,吃冰對身體反而火上加油,燥熱更甚。

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醫師指出,暑假以來,因吃冰引起不適症狀的患者特別多,許多家長甚至不知道是吃冰引發的問題。
門診有位讀小五的小胖弟,主訴胸部悶痛、喉中經常有痰,肩背酸痛,尤其是背部肩膀內側的膏肓穴位一帶特別酸痛,問診後發現,原來家中開火鍋店,經常隨手一瓶冰涼飲料,長期下來所致。


小孩吃冰過量 會常清喉嚨

何裕鈞表示,冰吃多了,許多小朋友會感覺有痰,經常不自覺清喉嚨,而且舌頭上一層白白的舌苔很厚,是因為體內腸胃的濕氣所導致,家長還以為是感冒,治療許久仍未改善,細問之下才知是冰涼飲品吃多造成。

為何會變燥熱?何裕鈞解釋,吃冰會降低體溫,而人是恆溫36-37℃的動物,腦中樞有溫度調節機制,人體為保持恆溫以保護身體,會升高產熱系統的運作,讓血液循環增快,以提高溫度,原本體內臟腑已經高於36℃、37℃,胃部收到增溫的生理保護訊息,會讓人愈吃愈熱、愈吃愈渴。

同時,有的冰品糖水多,熱量也會較高。

另一方面,現代人因缺乏運動,生活作息不正常,喜吃重鹹口味、烤辣炸物,體質以氣陰兩虛、兼夾濕熱居多,導致循環代謝能力下降,冰吃多了,猶如寒氣包火,加重身體代謝困難,衍生各種病症。
何裕鈞表示,小至經常性咳嗽、咽中痰阻、胸悶痛、頭暈痛、鼻塞、腸胃不適、腹瀉、腹痛、女性痛經、白帶多,大到氣喘發作、血壓升高…等都有可能發生。

還有位婦女,長期早晨起床後即喝一大杯現打冰涼蔬果汁,以為生機飲食有益身體,卻導致腹瀉、白帶多等症狀。後來發現因為過量飲用,且加入冰塊,導致不適。

中醫師強調,想要清涼而不傷身,可以從食物的性味著手,不一定要溫度低、吃冰才算清涼。
像是綠豆湯、蓮藕茶便是清涼的,西瓜也算是冷食物。
至於酷冰的薄荷糖也屬涼性,小心吃過量也會有寒涼的徵狀,有人就是猛吃薄荷糖而流鼻水。
另外,小麥草汁、牧草等草類,也多屬寒性。


吃冰是否有宜忌?是否吃藥就不能吃冰呢?何裕鈞指出,不管是服用中藥或西藥,藥物溶解度都會因為溶劑的溫度降低而下降,也就是吃藥最好還是配溫開水服用,才能產生原先預期的效果。

如果真想要吃冰飲料,建議飲料去冰且放置室溫一段時間後再吃,避免溫度太低。吃冰塊,可先含在口中待其融化後再吞下肚。同時,寧可吃冰飲料也不要吃含有冰塊成份的冰沙。有人將水果放冰庫當成水果冰,也要小心勿囫圇吞,以接近室溫再享用較宜。


吃冰有時辰上的忌諱

依中醫經絡理論來推算,吃冰有時辰上的忌諱!何裕鈞指出,暑假有學生夜遊、或在KTV唱歌通宵、或是大人打麻將,要特別留意:容易咳嗽、氣喘的人避免在凌晨 3-5點吃冰。容易腹瀉、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佳者,避免在清晨5點至早上11點吃冰。有心血管疾病者則避開中午11-1點時間。有腎泌尿生殖系統問題者避免在下午3-7點吃冰。肝膽系統疾病者午夜11點至凌晨3點則是禁忌。

猛喝冰紅茶 泌尿系統易結石

猛喝冰紅茶 泌尿系統易結石

喝冰紅茶抗酷暑可能影響健康?美國最新案例顯示,猛喝冰紅茶可能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主因是紅茶內含有「草酸鹽」這種成分,累積在腎臟、輸尿管內會增加結石生成量、影響健康。

芝加哥羅耀拉大學教授米爾納表示,男性的結石風險本來就比女性要高,一旦年過四十,風險更是急遽上升;如果已經是容易結石的體質,還狂喝冰紅茶,最後就是結石上身。

含草酸鹽 會增加結石生成量

許多人也許會以為可樂或啤酒的風險高而改喝冰紅茶,但對於那些容易生成結石的人,喝冰紅茶可能適得其反。醫生建議,對抗結石除了避免高草酸鹽的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大黃、核果,並吸收鈣質以吸附草酸外,最好的方法還是補充水分,特別是容易流汗的夏天。

醫生建議,夏天解渴、補充水分的最好方式還是多喝白開水,或者用檸檬片調味。新鮮的檸檬汁因為富含檸檬酸鹽,可以抑制腎結石的發生。

年喝203杯奶茶 易血脂異常

飲食調查 年喝203杯奶茶 易血脂異常

民眾愛喝飲料,卻經常忽略飲料對健康的影響。一項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民眾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一四○杯奶茶、一○九杯果汁與一○四杯碳酸飲料;進一步分析發現,有血脂異常毛病的人,平均一年喝掉的奶茶竟有二○三杯之多。

由於多數奶茶使用奶精調味,依奶茶飲用量推估,大台北地區民眾每年喝掉近六千一百五十公噸的奶精,這些奶精多半含反式脂肪,不利健康。

北市一家健檢中心昨日發表一份飲食習慣調查,調查二百七十六人,調查時間是六月廿七日到七月十一日。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不知自己的血液是否健康,有兩成的人有肥胖的問題,三成的人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

在飲食習慣上,調查發現民眾喝飲料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每個人平均一年要喝掉約一四○杯的奶茶,也就是最少三天就要喝一杯;進一步分析受訪者的健康狀況發現,血脂異常的人,喝奶茶的比例更高,每人每年平均喝二○三杯,也就是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

奶茶香濃多半因為添加奶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一杯五百cc的奶茶,熱量約在三百大卡之間,奶茶不只是紅茶裡加了奶精,也加了許多糖,不少民眾喝奶茶還會加粉圓,如此一來熱量更高,如果是本身有高血脂基因的人,喝多了就會產生高脂血情形,沒有高血脂基因的人,就愈喝愈胖。

此外,蘇秀悅表示,不少奶精含反式脂肪酸,也不利健康。

蘇秀悅說,從健康角度出發,奶茶最好能不喝就不喝,即使是一天一杯也不建議,如果真的一定要喝,最好要求糖量減半,且使用鮮奶,口感稍有不同,但較為健康。

星期二, 7月 22, 2008

30歲年輕人 心血管老得像80歲

吃的健康 身體才會健康

30歲年輕人 心血管老得像80歲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因心血管疾病猝逝後,民眾無不聞心血管疾病色變,心臟內科門診量暴增。中華民國心臟病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師江福田發現,心血管疾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卅歲的年輕人血管已經像七、八十歲老人,臨床上卅歲就出現心肌梗塞並不罕見,是威脅青壯年健康的警訊。

多位心臟科醫師和心血管疾病病友隊昨天進行足壘球公益競賽,為心臟基金會募款。江福田指出,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都與動脈硬化有關,致死人數不亞於癌症。根據統計,每四十分鐘廿五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相當於每天卅六人。

卅歲心肌梗塞 青壯年警訊

江福田表示,心血管疾病除先天基因影響,不良生活作息是致病主因。
飲食中過多膽固醇囤積在體內,經過十五至廿年就開始堵塞血管,導致嚴重心血管問題。
現代人從小吃太多麵包、薯條、漢堡等高脂、高熱量飲食,許多人才卅歲就血管硬化、心肌梗塞,需要以裝上支架救命。

吃過多膽固醇 囤積要人命

卅五歲的病友郭先生昨天參加球賽,他從事建築業,過去每天抽一包菸,每周兩天喝酒應酬,喝到醉茫茫才回家。作息不正常又沒運動,偶而會喘不過氣,但他不以為意,直到身邊一位同事無預警「突然就走了!」他才心生警惕,參加員工健檢數值都是紅字,警覺身體健康早就亮紅燈。現在他配合藥物治療,戒菸、戒酒、勤運動,他說:「我還想再多活幾年。」

病友戒菸戒酒 吃藥勤運動

江福田說,過去建議男性四十五歲、女性五十五歲要開始注意心血管問題,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抽菸、熬夜、飲食不正常,加上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罹患年紀逐漸下降。

建議年過四十就應特別注意,尤其是飲食習慣與運動的養成,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提前到卅歲就提高警覺。

九成中年人 照吃高膽固醇食物

反式脂肪 內臟類等高膽固醇食物不能吃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九成中年人 照吃高膽固醇食物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廿日公布「安心飲食習慣大調查」,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受訪者中,高達九成三習慣吃高膽固醇食物,九成未吃足五蔬果,多數三餐外食;已罹病受訪者會注意飲食,但吃足量蔬果者也僅三成。

 安心飲食習慣大調查由台大營養室針對北部四百多位四十至六十歲中年族群進行,受訪者分為未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已罹患心血管疾病二組,比較兩者飲食習慣。

 結果發現,未罹患心血管疾病者,飲食習慣並不理想;九成三習慣吃蝦、蟹、內臟類等高膽固醇食物,九成受訪者每日沒有吃足五蔬果,八成八總是三餐外食,八成六沒有定時吃三餐。不吃醃漬、油炸、不喝咖啡、茶或含糖飲料者的比例只有個位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

 已罹患疾病組,當檢查發現自己膽固醇、血壓、血糖居高不下,才開始對食物有所警惕。
定時吃三餐的比例最懸殊,沒得病時只有一成四定時吃三餐;知道自己有病後,近六成開始養成定期用餐習慣,外食比例也下降,二成的人開始嚴格控制不再攝取高膽固醇食物,且多吃蔬果,但每日吃足五蔬果建議量的人只有三成。

 鄭金寶表示,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學會的最新飲食建議,飽和脂肪熱量來源應低於七%,反式脂肪熱量來源低於一%,膽固醇每天攝取量小於三百毫克,並增加纖維攝取量。

 鄭金寶說,動物的皮和肥肉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瘦肉大約一克含一毫克膽固醇,吃一客二百克的牛排,等於吃進二百毫克膽固醇,一顆蛋黃膽固醇就高達二五○毫克,魚卵、豬肝、腎、腦含量也非常高,吃一個波蘿麵包或奶酥麵包等於吃了一天反式脂肪的最高量。

 她建議,多吃未精製且富含纖維質、礦物質、維生素的全穀類、五穀飯類、根莖類,多吃含有ω3的魚類和深色新鮮水果,避免攝取含反式脂肪的加工乳製品、速食及奶精、油酥、炸薯條、甜甜圈等,限制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內臟類,全蛋以每周不超三顆為限。